2008-11-13

種植大岩桐

大岩桐,多年生肉質球根草本花卉,英文稱Florist’s Gloxinia,學名Sinningia speciosa,它是Sinningia 屬的一員,原生巴西,與非洲紫羅蘭(African Violet) 同屬苦苣苔科。

春天及秋冬適合大岩桐生長,若照顧得宜,可不斷開花。花朵鈴形,有單瓣和複瓣,花瓣有縐邊和不縐邊,表面有絨毛,顏色有白、粉紅、紫和藍,部份花朵中心白色或帶白邊。葉對生,長橢圓形,表面長有密絨毛。

繁殖 ─ 繁殖大岩桐,可用種子、球根,插葉或插莖。球根栽種,春天栽種,兩至三個月後即可出花。用種子的話,大概六個月後開花,如在溫暖環境播種,小苗生長快速,少於六個月亦可開花。

植料 ─ 最好輕盈保水,中性至微酸,酸鹼值5.5至6.5,建議用半份泥炭土,四份一份金泥,四份一份大粒珍珠岩混合。

種植球根時,凹的一面向上,覆蓋一層薄泥,輕拍球根傍邊的泥土,然後澆水。

光源與溫度 ─ 大岩桐喜愛明亮散射光和溫暖的環境,日間24 °C,晚上18 °C最合宜。

澆水與施肥 ─ 切勿缺水,澆水時注意勿弄濕葉片。大岩桐喜高濕,乾燥時,可在植株傍放置一杯水或一淺盆水,增加濕氣。每次澆水時,可同時施肥,建議使用15-15-15平均肥,份量參照說明,避免施用高鉀肥或帶尿素肥料。

開花 ─ 大岩桐對環境極之敏感,若果環境改變,會影響其生長。如果根部不能伸展,會令生長停頓,植株細小,花量減少。一棵單株大岩桐,可開廿多朵花。剛出花蕾時,如果把最初出的兩個花蕾摘去,其餘花蕾可同時開花,煞是壯觀。

花開過後,植株開始凋謝,接著休眠。此時應減少澆水,當全部葉枯萎後,停水兩至四個月,亦可將株植株連根拿出,剪掉莖葉,只留球根,放在盒中,保持乾爽,待秋涼時,重新種植。

疾病蟲害 ─ 家居種植,大岩桐甚少染病。注意勿過份澆水,大部份問題都是因澆水過多,爛根所致。葉片易受凍水傷害,故小心勿讓葉片沾水。蟲害方面,包括蟎和薊馬。